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详细]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典籍众说不一。《周易·系辞·上》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为书契。” 《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结绳记事为上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 ...[详细]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钤”)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详细]
古玺印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候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详细]
[汉官印]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详细]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详细]
[缪篆印](附鸟虫书)缪篆印及与它相近的鸟早虫书均是汉印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在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这种文字最早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鸟虫书印只见于私印,以白文为多。 [杂形玺]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详细]
对古玺印的起源尽管还有争议,但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有玺印出现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着与“玺”有关的文字。这些足以证明早在春秋中期,印章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但是,西周至春秋这数百年的时间中至今尚无可靠的玺印实物或没有充足的资料发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战国时的印章,统称为“玺”。古玺的许多文字,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认识。朱文玺印都出于铸造,大都配上...[详细]
印章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应该包括古玺、印、章、宝、朱记、图书、花押、戳记、关防等历代公私印鉴,以及明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篆刻艺术。早期的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其功用与器物的制作及铭记有关。"印"字古释表示为 "信用"的意思。可见印章的产生和使用是出于信用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的缘故。它也必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发展。秦代以前的印章统称玺,俗称古玺。秦始皇立国,限皇帝印用玺字,臣民的印只...[详细]
「篆刻」二字,最初見於楊雄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是也。」篆刻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篆刻專指後人所謂的治印之學;廣義的篆刻則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紀元前一千三百年前, 中國人就已經使用印章, 在春秋戰國之後,由於政治上急遽變化, 印章更因政治權力的憑證用途而大量應用, 後因社會經濟的發展, 亦成為生活連繫與信用憑證的多用功能!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早有殷的甲骨文和周的鐘鼎文,接著是秦刻石、漢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