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上能领先一步,不少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就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最好能认点字,会点算术。对此,一些教育界人士提出,幼儿园里学认字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还有待讨论。但是如果让没有经过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的幼教老师教幼儿写字,很可能会出现反作用。 很多小学低年级老师曾抱怨说,班上不少孩子会写字,但笔画顺序不正确,识拼音,但发音不标准。纠正孩子的错误习惯,往往比从头教更难。主要...[详细]
□ 周宇春 练好钢笔字,对于小学生,以及一些字体尚未定型的广大青年来说,一般比成年人容易些。这是因为他们容易接受新的字体,一旦有正确的引导,选择合适的字体,正确的方法,再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在短期内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对于字体已定型的成年人,要练好钢笔字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成恶习,很难改正。他们现在想练字,但往往只在现有的字体上修修补...[详细]
写字同识字一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本领。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却缺乏系统的写字教育和训练,因而在书写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提出来,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一、执笔方法不对 钢笔的正确执笔法应是食指与拇指执住笔杆,用中指抵住笔杆。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却是将食指弯曲,让食指的指甲背压住笔杆,再用大拇指紧紧包住,握紧了拳头写字。在一个共有42位学生的班级里,竟有26位学生这样写字...[详细]
□ 杨卫列 与楷书相比,富于变化是行书的突出特点。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行书结构的多变上,同样也体现在其点画的多变上。作为汉字八种基本点画之一的撇画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撇画的用笔和形态两个角度对其在行书中的变化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撇画在行书用笔中的变化 1.曲头撇 楷书的撇画一般均逆锋起笔,且逆的动作常要求深藏于点画之内,含而不露。但在行书中,撇画的书写虽也常取逆势,但对逆的动作的...[详细]
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偏旁部首有利于写好汉字。行书的偏旁部首来自楷书,但书写更为简便。 单人旁 落笔稍重,向左下行笔,随后回锋翻笔,再顺势落笔写竖,先轻后重,最后回锋向右上趯出。如"任"字。 三点水 落笔轻,露锋尖,触纸后用力顿一下,然后勾出,接着顺势落笔写竖勾,勾...[详细]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详细]
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详细]
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详细]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详细]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弊意志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