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树引书法根雕系列树引文化绘画学习书院新闻书院学堂作品展示字画装裱碑贴欣赏
树引文化   羲之风  

       中国第五届书圣文化艺术节在九月三日于山东临沂市举行,作为书圣故里之人应当为此写上一笔。临沂有两位圣人比较出名,一是书圣王羲之,一是智圣诸葛亮。临沂有两大文化节日,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羲之书风烈,诸葛智慧长。

   王羲之字逸少,山东琅琊人[今山东临沂]。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从小生活在名门望族有书法传统的世家环境中。父辈王导,王敦,王异,父王矿均是书法家。羲之幼时的老师卫夫人铄是卫恒的侄女。王羲之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书法家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备受熏陶,幼年起就好学出名,甚得伯父王导王敦的器重,称为“吾家优秀子弟”。他的老师卫夫人说:“此子必蔽我书名矣”,朝廷公卿也甚爱其才学。初招为侍郎,吏部尚书,不受,27岁左右任庾亮参军,累迁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45岁出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因与王述不和,于永和11年[公元355年]称病辞官,随与名流居士游览名山大川,寄情翰墨,终老山林。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文辞优美,书法第一。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他为正统,号书圣,为中国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历代崇敬的楷模。王羲之书法艺术体现了典型的“中和”之美的艺术特色。所谓“中和”,即适中,强调对立面的和谐统一,强调适中而不过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相兼顾,不偏不倚,表现出刚柔相济,骨肉相衬的“中和”之美。这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原则是一致的,皆能体现艺术之美。

    永和九年的三月三,王羲之等四十多人在山阴之兰亭聚会修契,曲觞流水,歌咏抒情。王羲之乘兴挥毫泼墨,兰亭序横空出世,为中国书法做出了伟大的奉献。于是每年的三月三,许多文人雅士在山阴之兰亭雅集兴会,歌舞咏诗,挥毫寄情。兰亭兴集,羲之风行,陶醉了几代文人,羡煞了多少雅士。

    王羲之的书法美表现在:点画美。点画也称笔墨语言,羲之书法点画形象优美,各具特色,细节丰富,具有强烈的舞蹈美,生动活泼,使人百看不厌。

    结构美。汉字结构具有建筑艺术之特色,按阴阳八卦排列方位,具有强烈的建筑美。上下左右,对称平衡。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已知险绝,复归平正。平正是汉字结构的最大特征。

    韵律美。一篇优美的书法作品,就像一首优美的旋律一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低快慢,颇有韵律。

    风格美。或书品美。字如其人,说的就是书品,风格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阳刚,一是阴柔。在细分就是这两种风格的融合。王羲之的书风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历代学子,学习时只得皮毛,未能全得也。笔画刚劲有力,也不乏纤纤动人。所谓晋人之“韵”主要表现为一种平和自然,含蓄蕴藉,刚柔相济,骨丰柔润的“中和”美境界。羲之书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静坐默想,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笔论》)书法陶情冶性,使人获得心理平衡,精神舒畅。欣赏他的书法,看他的点画飞动,结构纵横使人联想起自然万物生动变化的气势,姿态,从而唤起丰富的审美感受。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警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处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观王羲之的书法,就像仰望遥远的银河星系,神秘而莫测,优美而令人向往。

     我喜欢书法,在生命的深处,我竭力的追求。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报纸上说,有一位银行行长辞去职务,去玩股票,我觉得真的不可思议。但想一想自己的爱好,也觉得挺有道理。能为自己活一回,那真的是不容易。

    但愿书法之花,永远留在我的生命里。但愿那些有自己爱好的人们,能为自己活一回!

    大鹏展翅九万里,羲之风行一千年。

输入:

Copyright © 2017 山东省沂南县卧龙书画廊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沂南县卧龙路 电话:13375498770 邮编:276300
Email:sdwlsh@126.com 管理
鲁ICP备09027388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